迪文科技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0|回复: 1

【分享】2021级余林芝DHT11温湿度传感器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0

回帖

2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4
发表于 2025-1-7 19:09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思路
一、设计原理
(一)湿度测量原理
电容式湿度传感:多数温湿度传感器利用电容变化来检测湿度。其核心部件是电容式感湿元件,通常由吸湿材料(如聚合物薄膜、多孔陶瓷等)作为电介质,夹在两个电极之间。当环境湿度改变时,吸湿材料吸附或释放水分子,导致其介电常数发生变化,进而使电容值改变。根据电容与湿度的特定函数关系,通过测量电容值就能推算出环境湿度。例如,在高湿度环境下,吸湿材料吸附大量水分子,介电常数增大,电容值随之升高;低湿度时则相反。
电阻式湿度传感:部分传感器采用电阻变化原理。一些特殊的湿敏电阻材料(如氯化锂等),其电阻值会随环境湿度变化而改变。湿度升高,材料表面吸附水分,离子导电能力增强,电阻减小;湿度降低电阻增大。通过测量电阻并经过换算得到湿度值,不过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相比电容式,精度和稳定性稍逊一筹。
(二)温度测量原理
热敏电阻测温:常见的热敏电阻分为正温度系数(PTC)和负温度系数(NTC)热敏电阻。在温湿度传感器中,NTC 热敏电阻应用广泛。它的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,遵循特定的电阻 - 温度特性曲线。当温度变化时,热敏电阻的阻值改变,利用电路将电阻变化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(如电压),再依据预先标定的曲线关系计算出温度值。例如,在一个简单的分压电路中,将热敏电阻与固定电阻串联,随着温度上升,热敏电阻阻值减小,其两端电压降低,通过测量该电压就能间接得知温度。
热电偶测温:基于塞贝克效应,当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热电偶节点处于不同温度时,会产生热电势差。在温湿度传感器设计里,如果采用热电偶,通常一个节点作为测量端暴露在环境中感知温度,另一个节点保持在恒定参考温度(如通过内置的恒温装置)。测量热电势差,并依据热电偶的分度表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温度值。不过,由于成本、精度要求及小型化难度等因素,在常规民用温湿度传感器中热电偶应用相对较少,更多见于工业高温高精度测量场景。
二、设计思路
(一)传感器选型
精度需求:根据应用场景确定所需精度。对于精密实验室环境监测、药品仓储等对温湿度要求苛刻的领域,需选用高精度传感器,如 SHT30、HIH-4000 等型号,温度精度可达 ±0.2 - ±0.3°C,倍数精度 ±1.5 - ±3% RH;而对于普通室内环境监控、农业大棚粗放式监测,精度要求稍低,DHT11 等成本较低的传感器即可满足,其温度精度 ±2°C,湿度精度 ±5% RH。
测量范围:考虑传感器将要工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区间。在高温高湿的工业发酵车间,要选能耐受高温(如上限 80 - 100°C)且湿度测量上限高(如 95% - 100% RH)的传感器;若在寒冷地区户外使用,要确保低温性能,能准确测量零下几十度的低温,像某些专为低温环境设计的传感器,工作温度下限可至 -40°C。
响应时间:不同应用对传感器响应时间有不同要求。快速变化的环境,如通风管道内气流温湿度监测,需选用响应迅速的传感器,响应时间在数秒以内;而像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这种温湿度相对稳定、
变化缓慢的场景,响应时间稍长的传感器也可满足,可节省成本,一般响应时间几十秒也无妨。
(二)硬件电路设计
供电电路:根据传感器工作电压要求设计稳定供电。多数传感器工作在 3.3V 或 5V,采用电池供电时,需考虑电池电量衰减对电压的影响,加入稳压电路,如线性稳压芯片(如 LM317)或开关稳压芯片(如 LM2596),确保供电稳定,避免电压波动影响传感器精度和寿命。对于低功耗要求高的移动或偏远地区应用,还要优化供电电路,采用低功耗的 LDO(低压差线性稳压器),降低静态电流消耗。
信号调理电路:由于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(电容、电阻变化或微弱电压等)很微弱且可能存在噪声,需设计信号调理电路。对于电容式湿度传感器,采用电容测量芯片(如 AD7746)将电容变化转换为数字信号;热敏电阻测温时,通过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、滤波电路对其分压信号进行放大和降噪处理,使信号满足后续微控制器(MCU)的采集要求,提高测量准确性。
通信接口电路:为将传感器数据传输给上位机或控制系统,要设计合适通信接口。常见的有 I2C、SPI 和单总线接口。I2C 接口只需两根线(时钟线 SCL 和数据线 SDA),简单易用,适合多传感器连接的系统;SPI 接口速度快,但引脚多(一般 4 根线:时钟、片选、数据输入、数据输出),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高的场合;单总线如 DHT11 所用,只需一根数据线实现数据传输,成本低、电路简单,在对成本敏感且数据传输量不大的小型系统中优势明显。
(三)软件设计
数据采集程序:在 MCU(如 Arduino、STM32 等)中编写程序,按照传感器的通信时序要求,定时触发数据采集。对于 I2C 接口传感器,要遵循 I2C 协议规范,发送起始信号、设备地址、寄存器地址等指令,读取传感器返回的数据;单总线传感器则严格按照其初始化、数据传输时序,精准控制引脚电平变化与延时,确保正确采集数据,一般采用定时器中断或主程序循环延时方式实现周期性采集。
数据处理算法: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进行如上文所述的处理。首先是校准算法,由于传感器存在个体差异和温漂等问题,预先存储校准参数,在程序中对采集数据进行补偿校正;然后是滤波算法,采用滑动平均滤波、中值滤波等去除噪声干扰,若环境中有突发干扰源(如瞬间强光、电磁脉冲),滤波算法能有效平滑数据,提高数据稳定性,使输出的温湿度值更接近真实环境值,满足实际应用需求。
(四)与迪文屏的交互设计
连接方式:迪文屏一般具备多种通信接口,如串口(RS232、RS485)、USB 等,温湿度传感器可通过相应的转换模块连接至迪文屏。若传感器采用串口通信,可直接与迪文屏的串口相连,设置好波特率、数据位、停止位等参数,确保双方通信匹配。例如,将传感器的 TX 引脚连接到迪文屏的 RX 引脚,传感器的 RX 引脚连接到迪文屏的 TX 引脚,共地连接后,在迪文屏和传感器端分别配置相同的串口通信参数,如波特率设为 9600bps,数据位 8 位,停止位 1 位。
数据显示:在迪文屏上进行界面设计,创建用于显示温湿度数值的文本框或图形化组件。通过编写迪文屏的组态软件程序,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,并将其实时更新显示在相应位置。可以设置不同的字体、颜色、大小来突出温湿度信息,让用户直观地看到环境温湿度状况。例如,使用迪文屏自带的图形编辑工具,绘制一个大的数字显示区域用于温度值,旁边配上一个小的图标示意温度,再用类似的方式设置湿度显示区域,使整个界面简洁明了,易于读取数据。
交互操作:迪文屏支持触摸操作,可添加一些交互按钮或菜单。比如设置一个 “历史数据查看” 按钮,当用户点击后,迪文屏切换到历史数据显示页面,该页面通过与存储历史数据的设备(如 SD 卡、内部存储器等)通信,读取并展示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温湿度变化曲线或表格数据,方便用户分析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;还可以设置 “报警阈值设置” 按钮,用户点击进入设置界面,通过触摸输入或下拉菜单选择想要设定的温湿度上限和下限,当实时监测数据超出阈值范围时,迪文屏触发声光报警提示用户,增强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化程度。
https://v.kuaishou.com/cmTsOr 迪文屏。温湿度传感器 该作品在快手被播放过1次,点击链接,打开【快手】直接观看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9

主题

50

回帖

1250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250
发表于 2025-1-20 14:50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源文件如下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迪文科技论坛 ( 京ICP备05033781号-1 )

GMT+8, 2025-4-2 14:04 , Processed in 0.02738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